2019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狀況報告
發布時間:
2020-08-17
《2019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狀況報告》從產業規模、產業結構、企業發展、營收狀況、產業創新、產業環境等方面,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2019年度發展狀況進行系統介紹。
2019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市場活躍度保持較高水平,正在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民營企業數量占比不斷增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單位持續獲得國家高層次創新獎勵,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國家、各部委和地方出臺多項政策法規,指導、促進和支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發展,地理信息資源建設取得新成果。地理信息教育、人才培養蓬勃發展。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世界地理信息產業主流化已經成為新常態。產業各界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一、產業規模
根據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數據檢索、自然資源部測繪資質單位等數據,截至2019年末,地理信息產業從業單位數量超過11.7萬家,其中,測繪資質單位超過2.1萬家。地理信息產業市場主體中,企業占93.3%,個體工商戶占6.7%。2019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約2.3萬戶;吊銷注銷市場主體超過5900戶。
主營業務包括地理信息業務的上市企業超過5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超過180家。截至2019年末,主板12家,中小板14家,創業板22家,科創板2家,港股1家;2019年新上市企業3家,新掛牌企業3家,摘牌企業27家。
截至2019年末,產業從業人員超過285萬人,其中測繪資質單位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
2019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6476億元;總產值較上年增長8.7%;增速放緩,增長率較上年下降6.3個百分點。
二、產業結構
(一)民營企業占比
2020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百強企業(依據企業2019年度地理信息營收排名,以下簡稱百強企業)中,民營企業73家。100家最具活力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82家。高成長TOP50企業中,民營企業42家。上市掛牌地信企業中民營企業占91.8%。測繪資質單位中,民營企業占68%。在導航定位、互聯網地圖、商業遙感衛星、GIS軟件、測繪儀器制造等領域,民營企業的表現更為突出,基本占據主導位置。
(二)企業區域分布
截至2019年末,東部地區企業5.37萬家,占比46.0%,測繪資質單位7300余家;中部地區企業2.63萬家,占比22.5%,測繪資質單位4900余家;西部地區企業2.96萬家,占比25.3%,測繪資質單位6800余家;東北地區企業0.72萬家,占比約6.2%,測繪資質單位1900余家。地信企業最多的5個省份分別為廣東、山東、江蘇、湖南和四川,測繪資質單位最多的5個省份分別為四川、江蘇、山東、湖北、河南。
(三)企業規模構成
截至2019年末,大型企業750余家,占比0.6%;中型企業超過3000家,占比2.6%;小型企業超過5.5萬家,占比47.1%;微型企業數量最多,超過5.8萬家,占比為49.6%。
(四)企業業務構成
按《地理信息產業統計分類》,地信企業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服務、地理信息硬件制造、地理信息軟件開發和地理信息相關服務四類。其中,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數量最多,地理信息相關服務企業最少。據天眼查網站檢索數據,個體工商戶中,從事測繪儀器銷售、維修、租賃的,占46.9%,屬地理信息相關服務;從事測繪遙感服務的,占31.6%,屬地理信息服務;從事導航定位設備銷售、安裝、維修的,占21.2%,屬地理信息相關服務。
三、企業發展
(一)百強企業
本屆百強企業2019年度地信營收總額447.7億元,較上年增長4.16%;前10名營收總額186.7億元,較上年增長6.5%;前10名營收占百強的41.7%,較上年上升0.9個百分點;入選門檻超過1.31億元,較上年高出約1500萬元,是2014年的3.24倍;人均地信營收為69.4 萬元,較上年增加3.2萬元;營收10億以上的企業有9家,與上年持平;5億以上的企業20家,較上年減少3家;1億以上的企業100家,與上年持平;人均凈利潤4.4萬元,較上年減少2.2萬元;整體凈利潤率為4.94%,較上年下降4.62個百分點。
(二)上市掛牌企業
據214家上市掛牌地信企業公開數據,2019年營收總額1073.1億元,同比增長4.3%,較上年降低9.7個百分點;凈利潤總額27.0億元,同比增長-54.2%,較上年降低27.3個百分點。2019年,共19家地信企業進入新三板創新層,其中國源科技、魚鱗圖等14家企業連續四年進入創新層。
(三)最具活力中小企業
本屆最具活力中小企業上榜企業2019年度地信營收總額55.4億元,較上屆上榜企業增長7.3%;2019年度凈利潤總額9.0億元,較上屆上榜企業增長19.7%;2019年凈利潤率15.0%,較上屆上榜企業增長1.4個百分點。
(四)高成長企業
本屆高成長企業TOP50上榜企業2017-2019年地信營收復合增長率54.4%,較上屆上榜企業提高0.9個百分點。
四、營收狀況
(一)不同業務類型營收
據1000余家監測企業數據顯示,2019年地理信息服務企業平均營收較上年增長15.6%,人均營收54.6萬元,較上年增長11.9%;地理信息軟件開發企業平均營收較上年增長11.1%,人均營收79.3萬元,較上年增長6.0%;地理信息硬件制造企業平均營收較上年增長-1.1%,人均營收76.6萬元,較上年增長-2.7%;地理信息相關服務企業平均營收較上年增長10.4%,人均營收64.6萬元,較上年增長-3.9%。據本屆百強企業數據,地理信息服務、軟件開發、硬件制造、相關服務業務營收總額比例為16.6:2.3:2.5:1。
(二)不同用戶類型營收
據300余家監測企業不同用戶類型分項營收數據,2019年政府用戶業務營收總額295.7億元,占比53.6%;企業用戶業務營收總額248.7億元,占比45.1%;大眾用戶業務營收總額7.1億元,占比1.3%。據本屆百強企業數據,政府用戶、企業用戶、大眾用戶業務營收總額比例為36.6:33.8:1。
(三)境內外業務營收
據300余家監測企業境內、境外(含港澳臺)業務分項營收數據,2019年境內業務營收總額524.1億元,占比95.0%;境外業務營收總額27.4億元,占比5.0%。據本屆百強企業數據,境內與境外業務營收總額比例為15.7:1。
五、產業創新
(一)創新獎項
2019年度地理信息相關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共13項)、二等獎4項(共13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共4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共46項)。其中,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推薦的中國高精度數字高程基準建立的關鍵技術及其推廣應用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二)研發投入
2019年,50家地信內地上市企業研發投入總額101.5億,平均每家企業為2.8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9.2%。其中,研發投入超過10億的2家,超過1億的26家;36家企業較去年有所增長,增長率超過50%的7家。這50家上市企業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收總額9.9%,較上年增長1.1個百分點。其中,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超過50%的1家(不考慮營收大幅下降、面臨退市風險、研發投入大于營收的一家企業),超過10%的21家。
與3626家滬深上市公司(截至4月30日可查詢到的)相比,地信上市企業2019年研發投入總額同比增長率較之高出5.8個百分點,2019年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收總額比例較之高出8.2個百分點。
(三)高新技術企業
本屆百強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共92家,較上屆增加4家。100家本屆最具活力中小企業上榜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共96家,較上屆增加17家。50家本屆高成長企業TOP50上榜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共34家,較上年增加2家。
(四)標準與專利
2019年,現行測繪國家標準共165項。現行測繪行業標準共161項。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團體標準新立項2項,在研4項,《空間三維模型數據格式》團體標準已于2019年8月正式實施。
2019年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深圳市華信天線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市紅鵬直升機遙感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的18項地理信息相關專利獲專利金獎1項(共30項)、外觀設計金獎1項(共10項)、專利銀獎1項(共58項)、專利優秀獎15項(共696項)。
六、產業環境
(一)指導政策
201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
各部委也出臺多項政策促進和支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
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8月,自然資源部召開了地理信息企業家座談會。會議指出,地理信息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安全與人民生活便利化,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信息在與其他領域和技術的融合方面擁有巨大潛力與空間,正不斷催生出新的商業服務模式。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注重把握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防建設、生態治理等領域的地理信息需求增長趨勢,與企業有效的產品供給、現有的技術能力與商業模式結合,把需求釋放出來。會議強調,為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界應順應發展趨勢,最大限度地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其他技術領域合作,挖掘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吉林、浙江、廣西、海南、山東、陜西等多地出臺地方性法規、產業規劃指導、促進和支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為地理信息產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二)基礎設施建設
2019年,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發展,地理信息資源建設取得新成果。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施7箭10星高密度發射,北斗三號所有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完成組網,標志著北斗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實測均優于5米。
截至2019年末,我國財政投資的高分衛星、陸地觀測衛星、海洋觀測衛星和大氣觀測衛星在軌數量達32顆,商業遙感衛星在軌數量超過50顆。其中,2019年財政投資衛星共發射5顆,商業遙感衛星共發射27顆。遙感影像數據源獲取力度不斷加大。
2019年,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日均位置服務請求次數均突破1000億次,POI總數超過1億、覆蓋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數百萬開發者和數十萬個移動應用。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日均獨立訪問IP超過40萬個,峰值達到331萬個;地圖服務接口日均調用超過4.23億次;目錄服務系統響應用戶查詢95萬次,提供1∶100萬、1∶25萬等公眾版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免費下載2.74TB。
(三)人才保障建設
2019年,地理信息教育、人才培養蓬勃發展。據協會教育與科普工委會、慧天地等數據,目前,全國具有地理信息科學本科專業的普通高校共190所,擁有碩士和博士點的高校120余所;具有測繪工程本科專業的普通高校共159所,擁有測繪相關碩士和博士點的高校59所;具有遙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普通高校共49所;具有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導航工程、地理國情監測等本科專業的普通高校20余所。全國每年培養本科生3萬余名,研究生7000余名。
(四)營商環境
2019年,我國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頒布。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環節繼續精簡。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功能和服務不斷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快構建。根據世界銀行對全球各國營商環境的排名,2019年中國從上期的第46位進一步躍居第31位,大幅提升了15位,連續兩年進入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經濟體行列。營商環境的改善激發了地理信息市場活力,增強了內生動力,釋放了內需潛力。
(五)國際市場環境
2019年,世界地理信息產業主流化已經成為新常態,地理信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價值正在前所未有地發揮出來。在數據驅動的時代,地理信息技術與大數據、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一同正在改變傳統商業模式,通過數據可視化、數字分析能力,為終端客戶提供實時分析決策,在城市治理和規劃、國防安全等領域以及電信、建筑、工程、智慧交通等領域提供了核心空間支持。地理信息企業在技術驅動下繼續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融合。無人機、自動駕駛、IT技術與GIS的融合催生了大量新興企業。地理信息企業的業務模式也從簡單的提供數據到數據挖掘、應用、服務等全流程地理信息解決方案的提供。在全球化背景下,資本在地理信息產業中扮演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企業依靠資本優勢開展海量數據收集并在某些領域形成數據壟斷局面也逐漸形成。
(六)產業扶貧
2019年,產業各界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組織省級測繪地理信息協會、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開展了支援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脫貧發展工作,共收到126家單位和個人的捐贈,通過建設“夢想課堂”、衛星連續運行參考站,贊助達斡爾民族教育基金,改造農村危房,建立村級扶貧基金,發展先進種植業,邀請專家對莫旗農業農村發展進行指導等多種形式參與莫旗脫貧攻堅工作、支持莫旗振興發展,取得良好效果。
許多省級測繪地理信息協會、地理信息企業積極參與扶貧工作。天津、河北、上海、山東、四川、貴州、甘肅等省級測繪地理信息協會發起脫貧攻堅行動倡議,組織會員捐款捐物、慰問貧困戶、資助貧困學生、為駐村幫扶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推動消費扶貧、就業扶貧,以及開展志愿服務、表彰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活動。各地企業通過定點幫扶、捐款捐物以及利用地理信息產品技術進行產業扶貧,如四維圖新利用大數據平臺助力貴州扶貧,高德在河南通過“旅游扶貧地圖”和線上小店宣傳貧困縣旅游景點并幫助20個脫貧攻堅重點縣的小店實現數字化轉型,都市圈等企業通過開發精準扶貧系統助力全國各地的扶貧工作。
下一頁
下一頁
相關新聞